<
y8h4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武周天工谱 > 第六十五回 太液池畔埋火药
    林澈与太平公主历经诸多波折,虽在权力的漩涡中暂得安稳,可朝堂之上的暗斗从未停歇。韦后一党虽已覆灭,但武氏残余势力仍在暗处伺机而动,时刻威胁着大唐的安稳与他们的安危。

    这日,林澈进宫面见太平公主,二人在一处幽静的宫殿中商议应对之策。林澈神色凝重,说道:“公主,近日我察觉到武氏余党似乎在秘密谋划着什么,他们在城中的活动愈发频繁,恐怕又在酝酿着一场大阴谋。”太平公主秀眉微蹙,眼中闪过一丝忧虑:“林郎,这些人真是贼心不死。只是如今还未摸清他们的具体计划,我们该如何是好?”

    林澈沉思片刻,道:“我觉得我们可以先从他们的活动踪迹入手,派些得力之人暗中跟踪。我在近代学过一些侦查的方法,应该能找到些线索。”太平公主点头表示赞同,当下便安排了府中的心腹去探查武氏余党的动向。

    几日后,派出去的人传来消息,说发现武氏余党在太液池畔频繁出没,行为十分诡异。林澈听闻后,心中一动:“太液池畔?那里是宫廷的重要之地,他们在那里搞什么名堂?难道……”他心中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,怀疑武氏余党可能在太液池畔埋下火药,意图制造混乱,颠覆朝堂。

    “公主,我怀疑武氏余党在太液池畔埋火药,若他们得逞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林澈焦急地说道。太平公主脸色微变,她深知此事的严重性,说道:“林郎,我们必须尽快阻止他们。只是太液池畔守卫森严,我们如何才能查明真相?”林澈思索片刻,道:“我们可以乔装成普通宫人,趁着夜色潜入太液池畔。我对火药的构造和埋藏方式有所了解,应该能发现蛛丝马迹。”

    夜晚,月色如水,洒在宫廷的楼阁殿宇上。林澈与太平公主身着普通宫人的服饰,带着几名身手矫健的护卫,悄悄地朝着太液池畔摸去。一路上,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侍卫,凭借着林澈对宫中地形的了解,顺利地来到了太液池畔。

    太液池边一片寂静,只有微风吹过,泛起层层涟漪。林澈等人分散开来,仔细搜寻着可能埋藏火药的地方。林澈凭借着在近代学到的知识,知道火药埋藏之处往往会有一些特殊的痕迹。他蹲下身子,仔细观察着地面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

    突然,他发现一处地面的泥土有松动的迹象,而且周围的草也有被踩踏过的痕迹。林澈心中一紧,他小心翼翼地扒开泥土,果然发现了一些黑色的粉末,正是火药。“公主,快来!”林澈低声喊道。太平公主急忙赶过来,看到火药后,脸色变得十分难看:“这些武氏余党真是胆大妄为,竟敢在太液池畔埋火药!我们必须立刻拆除。”

    林澈点了点头,他深知拆除火药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,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爆炸。他让护卫们在周围警戒,自己则小心翼翼地开始拆除火药。他凭借着对火药的了解,一点一点地拆除着引线,额头布满了汗珠。

    就在林澈拆除火药的时候,突然听到一阵脚步声传来。他心中一惊,低声说道:“不好,有人来了!”众人连忙躲到一旁的假山后面,屏住呼吸。只见一群黑衣人手持利刃,悄悄地朝着太液池畔走来。为首的是一个面容阴沉的男子,林澈认出他是武氏余党的一个重要头目。

    “哼,林澈和太平公主以为能阻止我们?这次他们死定了!”那男子冷笑道。“大哥,我们真的要在这里引爆炸药吗?这可是太液池,一旦爆炸,整个皇宫都要遭殃。”一个手下担忧地说道。“怕什么?只要能除掉林澈和太平公主,再把罪名嫁祸给他们,我们就能掌控朝堂!”男子恶狠狠地说道。

    林澈听了他们的对话,心中大怒。他握紧拳头,恨不得立刻冲出去将这些人拿下。但他知道此时冲动只会坏了大事,必须冷静应对。太平公主在一旁轻轻拉住他的手,示意他不要轻举妄动。

    等黑衣人走远后,林澈继续拆除火药。经过一番努力,他终于成功地将所有火药拆除。他长舒一口气,说道:“公主,火药已经拆除,只是这些武氏余党肯定不会善罢甘休,我们必须想办法将他们一网打尽。”太平公主点头道:“林郎,你说得对。我们先把这些火药带回去,作为证据,再想办法引出他们。”

    林澈等人带着拆除的火药,悄悄地离开了太液池畔。回到公主府后,他们开始商讨如何引出武氏余党。林澈说道:“我们可以故意放出消息,说在太液池畔发现了一些异常,让他们以为我们还未察觉他们的阴谋。然后在那里设下埋伏,等他们自投罗网。”太平公主觉得此计可行,当下便安排人手在太液池畔设下了重重埋伏。

    几日后,武氏余党果然得到消息,以为林澈和太平公主还未发现他们的计划,便决定趁着夜色再次前往太液池畔,准备引爆炸药。当他们来到太液池畔时,四周一片寂静。他们心中正暗自得意,突然,林澈一声令下:“动手!”埋伏在四周的士兵们纷纷冲了出来,将武氏余党团团围住。

    武氏余党见势不妙,想要逃跑,却发现退路已被截断。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利刃,试图突围。林澈手持长剑,冲入敌群,大声喊道:“逆贼们,今日就是你们的死期!”他的剑法凌厉,每一剑都带着强大的力量,让武氏余党胆寒不已。太平公主也手持匕首,加入了战斗,她的眼神坚定,动作敏捷,丝毫不逊色于男子。

    在激烈的战斗中,林澈发现武氏余党的头目想要逃跑,他大喝一声:“哪里逃!”便追了上去。那头目见林澈追来,心中慌乱,转身与林澈战在一起。他的剑法虽也不弱,但在林澈的猛烈攻击下,渐渐露出了破绽。林澈看准时机,一剑刺向他的胸口,那头目惨叫一声,倒在了地上。

    随着头目的死亡,武氏余党顿时群龙无首,纷纷投降。林澈看着这些投降的逆贼,心中充满了愤怒:“你们这些恶贼,为了一己私利,竟敢危害大唐江山,今日便是你们的报应!”他将这些逆贼全部押回公主府,交给太平公主处置。

    太平公主看着这些逆贼,眼中满是厌恶:“把他们全部关入大牢,严加审讯,务必查出他们背后还有哪些人参与了这场阴谋。”经过审讯,他们得知武氏余党此次阴谋得到了朝中一些大臣的支持,这些大臣企图借助武氏余党的力量,推翻现政权,自己掌控朝堂。

    林澈和太平公主得知这个消息后,立刻进宫面见李旦。李旦听了他们的禀报后,龙颜大怒:“这些逆贼,竟敢如此大胆!林澈、太平,你们做得很好。立刻将这些参与阴谋的大臣全部逮捕,朕要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。”

    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带领下,士兵们迅速行动,将参与阴谋的大臣全部抓获。经过这场风波,武氏余党的势力再次受到沉重打击,朝堂上的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。

    然而,林澈和太平公主知道,这只是暂时的平静。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,随时可能再次掀起波澜。他们必须继续努力,为李隆基的上位创造更有利的条件。

   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林澈利用自己在近代学到的知识,帮助太平公主在朝堂上与各方势力周旋。他改进了一些农业生产技术,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增加,百姓生活得到了改善,这也让他们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越来越高。同时,他还教导李隆基如何治理国家,培养他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。

    太平公主则在宫中利用自己的人脉,收集各方情报,为林澈的行动提供支持。她与李隆基的关系也在林澈的调解下逐渐缓和,两人开始共同为大唐的未来努力。

    一日,林澈正在府中处理政务,突然收到边关急报,吐蕃再次集结大军,准备进犯大唐边境。林澈深知边关战事紧急,他立刻进宫向李旦请命,率领大军前往边关抵御吐蕃。李旦同意了他的请求,任命他为大将军,统领大军。

    林澈告别了太平公主,带着大军日夜兼程赶往边关。一路上,他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,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。到达边关后,林澈立刻视察了防御工事,了解了敌军的情况。

    吐蕃军队此次来势汹汹,他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武器,威力巨大。林澈知道正面交锋可能会让唐军陷入困境,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科学知识,制定出一套有效的作战计划。

    他在边关的山谷中设下了陷阱,利用巨石和树木制作了一些简易的防御器械。同时,他还制造了一种特殊的火药武器,这种武器可以在远距离对敌军造成巨大的伤害。

    战斗打响后,吐蕃军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。他们的新型武器让唐军有些措手不及,一时间阵脚大乱。林澈见状,冷静地指挥着士兵们,让他们利用防御器械进行抵抗。他下令士兵们点燃火药武器,朝着吐蕃军队发射。“轰隆”一声巨响,火药武器在吐蕃军队中爆炸,炸得他们死伤惨重。

    吐蕃军队见势不妙,想要撤退。林澈怎会轻易放过他们,他率领着士兵们乘胜追击,将吐蕃军队打得节节败退。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,唐军终于成功地击退了吐蕃军队,保卫了大唐的边境。

    消息传回长安,李旦大喜,下旨嘉奖林澈和全体将士。太平公主得知林澈获胜的消息后,心中既欢喜又骄傲。她在宫中日夜为林澈祈福,希望他能平安归来。

    林澈回到长安后,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。他与太平公主相拥而泣,两人都为对方的平安感到无比欣慰。然而,他们也知道,朝堂上的局势依旧复杂,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们。

    在一次宫廷宴会上,林澈和太平公主发现一些大臣在暗中勾结,企图削弱他们的势力。林澈心中明白,这些大臣是嫉妒他们的功绩,想要排挤他们。他决定与太平公主一起,揭露这些大臣的阴谋,让他们的真面目暴露在众人面前。

    林澈和太平公主开始收集这些大臣的罪证,他们利用在朝中的人脉,四处打听消息。经过一番努力,他们终于掌握了足够的证据。在朝堂上,林澈当着众人的面,揭露了这些大臣的阴谋。这些大臣被揭露后,惊慌失措,试图狡辩,但在铁证面前,他们无话可说。李旦大怒,下令将这些大臣严惩,朝堂上的风气为之一振。

    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旦的身体越来越差,他开始考虑传位之事。林澈和太平公主深知李隆基是最合适的人选,他们在李旦面前极力推荐李隆基。李旦经过深思熟虑,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李隆基。

    李隆基登基后,是为唐玄宗。他对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功绩铭记于心,封林澈为一品国公,太平公主为镇国太平公主,让他们继续辅佐自己治理国家。

    林澈和太平公主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,他们继续为大唐的繁荣和稳定努力着。他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,帮助李隆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使得大唐的国力日益强盛,百姓生活安居乐业。